时间:2019-09-17 02:55:25编辑:admin
李唐皇帝是不是鲜卑后裔这三件事就是证据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王朝,之后唐朝的统治者们励精图治,创建了一个长达289年的盛世帝国,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尽管唐朝的统治们一再声称自己出身名门陇西李氏,但人们一直对李唐王朝的来源存在争议李唐皇室极有可能出自鲜卑,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夷狄
图片来源于络
其一,“乱伦”的婚姻关系
有一部分历史爱好者喜欢把唐朝称为“脏唐”,主要指的就唐朝皇室混乱的婚姻关系根据《新旧唐书》等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唐朝皇帝的婚姻确实极为混乱,诸如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后,将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接入后宫,后来杨氏为李世民生有一子;唐高宗李治纳唐太宗的才人武媚娘为皇后;唐玄宗将儿媳妇杨玉环纳为贵妃等等
这些行为在汉人的观念中就是非常明显的乱伦行为,但在少数民族的理念里,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这种“收继婚”在北方少数民族当中非常普遍,无论匈奴,还是鲜卑,包括后来的蒙古皆是如此对此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评论道:“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其二,“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的习俗
喜欢读《新旧唐书》,包括《北史》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唐玄宗称呼自己的父亲唐睿宗为“四哥”,北齐废帝高殷称呼自己的母亲李太后为“姊姊”,而北魏孝文帝则称呼自己的祖母冯太后为“母”甚至到了今天,在山西的一部分地区,仍有有“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的习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络
这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语言的转化鲜卑语中有“阿干”(音译)一词,父与兄的鲜卑语都可以用“阿干”相称,到北魏时这种称呼已经渗入汉族,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其二,收继婚的习俗父死则妻其后母,这种混乱的婚姻关系造成“父兄”同词的现象
其三,“养孙为子“的习俗
根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唐德宗原本有9个亲生儿子,中间又收养2个,但奇葩的是他第二个养子竟然是自己的亲孙子!唐德宗这个“养子“名叫李謜(yuán),本来是唐顺宗李诵(德宗的长子)的次子,但本德宗收养为子,排行第六!也就是唐顺宗李诵少了一个次子,多出一个“六弟”除此之外,学者还考证出其他皇帝也曾有过“养孙为子“的行为
为啥会这样呢?这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而且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称父为兄,呼母为姊”现象来源的第三点这种习俗叫”还子“,顾名思义,男女婚后,将自己的儿子送给父母为子,儿子长大成年后,自然要称呼生父母为“哥”、“姐”,称呼祖父母为“父”、“母”
图片来源于络
不论李唐王朝是否源自夷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的胡族气息极为浓厚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曾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
,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也正是这种来自塞外的鲜活力量,注入汉文化的熏陶,才焕发出勃勃生机,得以成就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因此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当今时代,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更在经济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投资潜力。中国投资界一直密切关注艺术领域的发展动态,致力于挖掘那些具有卓越才华、独特风格与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名家。
这些艺术名家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深耕细作,以敏锐的洞察力、精湛的技艺和无限的创造力,创作出了无数令人赞叹的艺术佳作。他们的作品不仅承载着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更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文化内涵。无论是绘画、书法、雕塑还是其他艺术形式,他们都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
中国投资界鼎力推荐这些艺术名家,不仅是对他们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基于对艺术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在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的今天,艺术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具有投资价值的艺术作品备受关注。这些艺术名家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稀缺性,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潜力股”。
本次宣传报道,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艺术名家的创作历程、艺术理念和代表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与力量。同时,也希望能够为艺术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得到应有的关注与认可,为艺术投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机遇。
顾士忠 ,自幼受传统教育家庭影响较深,童年开始临研,倡导“习古而不泥古”。书画艺术不负始命,博取众长,探索进取,书、画、诗、刻终自成风格,可双手敬书。书法风格“沉稳键放,厚朴劲挺,雍容圆润,大气浑然,豪放而沉实,遒劲逸婉秀”,被誉为“德艺双馨,匠心艺术家”。山水画追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文学院艺术研究会,国画导师(清·吴观岱弟子)徐北汀大师入门。